貴金屬無損檢測標準即GB/T18043-2013《首飾貴金屬含量的測定X射線熒光光譜法》從2014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。
黃金的檢驗方法有很多。但任何一種檢驗方法的準確程度都會受到檢驗樣品本身條件、檢驗環(huán)境、儀器設備等諸多因素的影響,換句話說,沒有任何一種檢驗方法是絕對準確和萬能的。
目前,黃金含量的檢驗主要有兩種最常用方式:
一種是無損檢驗。無損檢驗最大的優(yōu)點是不破壞檢驗樣品,黃金飾品是用來銷售的,試想如果每一件用來銷售的黃金首飾都進行破壞性檢驗,那么,就檢驗本身而言就沒有意義。無損檢驗有多種方法,目前在生產(chǎn)領域、檢驗機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檢驗方法就是本次實施的GB/T18043-2013《首飾貴金屬含量的測定X射線熒光光譜法》。
另一種是化學分析的方法,即破壞性檢驗。比如火試金法、ICP分析法、電位滴定、氯鉑酸銨沉淀法等等。這些方法都是以損壞樣品為前提的,而且分析完畢后樣品無法還原。但這些方法最大的優(yōu)點就是檢驗結果非常準確,比如火試金法就是黃金飾品的最終仲裁方法。
新實施的GB/T18043-2013《首飾貴金屬含量的測定X射線熒光光譜法》通過對檢驗過程中進行一系列的嚴格規(guī)定和限制以達到對檢驗結果更為精準的控制。
新版標準中規(guī)定“樣品的測量結果以千分數(shù)表示,保留到個位”,也就是說用該方法檢測黃金最高只能測到千足金。對于更高含量的黃金飾品,除非在工廠里用破壞性的檢驗方法進行檢驗,否則是得不出來9999、99999乃至更多個9的含量。因此,市場上通過第三方檢驗機構無損檢測確認并上柜銷售的黃金飾品,常見的含量標示主要還是“足金”和“千足金”,有焊點的樣品則更多可能標示為“足金”。
對于有檢驗需求的消費者,建議首先要明確自己檢驗的目的,然后咨詢檢驗機構,根據(jù)樣品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、有效的檢驗方法。